什么是熒光增白劑?
2022-10-30
“熒光增白劑”,這個一直處在爭議中的物質,關于它是否有害,一直是縈繞在一些人心頭的疑問,今天,就讓小編帶大家起底這個物質,刨根問底地探究下,它的真實面目?
什么是熒光增白劑?
英國物理學家George GabrielStokes在1852年闡述了熒光現象。1929年,Krais.P首先發現6,7-二羥基香豆素具有熒光增白作用;1940年,德國IG公司研發出具有實用價值的熒光增白劑,并開始了其商品化歷程。
熒光增白劑的用途非常廣泛,從用于紡織品,到現在廣泛用于造紙、洗滌劑、塑料、涂料、油墨、皮革等多個領域。隨著經濟飛速發展,熒光增白劑的用途與用量仍在不斷擴大。目前,紡織工業已經不是熒光增白劑用量大的領域。在世界各國,熒光增白劑在不同行業的應用比例存在差異,但使用比例的排序基本相同:即主要用于洗滌劑,其次是造紙,紡織第三,塑料及其他領域的用量較小。
熒光增白劑原理
在紡織工業中,纖維自身的白度往往達不到人們審美的要求。尤其是天然纖維,由于生長環境與生長周期不同,其白度差異很大。白色物質一般對可見光中450~480nm的藍光有輕微吸收,而造成藍色不足,使其稍帶黃色而給人以陳舊之感。為此,人們采取了不同措施來使物品增白、增艷。
在熒光增白劑出現以前,通常采用的增白方法主要有兩種:
①加藍增白法,這種方法可以起到增白作用,但效果有限,而且由于總的反射光量減少,使物品色澤變暗。
②化學漂白法,主要是通過氧化還原反應而使物質褪色,但對纖維素會造成一定的破壞,而且漂白后的織物常帶黃色,反而影響增白效果。
熒光增白劑可以彌補傳統增白方法的不足,并顯示出巨大的優越性。熒光增白劑能吸收能量較高的近紫外光線,使其分子進入激發態,然后被激分子躍遷到能量較低的基態,并發射出熒光。
由于發生了能量損失,輻射的熒光波長變長(大約為450nm的藍光),泛黃物品的黃色可以被熒光增白劑反射出來的藍光補償,從而增加了物品的表觀白度。由于發射光的強度超過了投射于被處理織物上原來可見光的強度,所以產生了略帶色光的增白效果。具有實用價值的熒光增白劑,除了吸收紫外光而發出紫藍色的熒光和具有高的熒光效率外,本身還須接近無色或微黃色,具有普通染料的特性,對被增白的織物如纖維有良好的親和力、良好的溶解性或分散性能以及較好的耐洗、耐曬和耐燙等牢度性能。